我们常说“相由心生”,而事实上,容貌其实是由人体的内脏健康程度决定的。
因为五脏六腑是人体的根本,内脏越健康,则皮肤越好,气色越佳;相反的,如果脏器不调,就会在面部有所显现。因此想要花容月貌,就要五脏养好!
一、想要好气色,从“心”做起
中医认为:“心主血脉、其华在面。”“心君主”怕累心气旺盛,则面色红润,反之则会出现心胸疼痛、心气衰弱等症状。所以,一些“伤心”的坏习惯,如情绪压抑、劳累等最需要避免,日常生活中最大的劳累莫过于心累,看不开、放不下,都会导致心气不足。
建议
1.多吃些养心补血的食物。如用龙眼、莲子、红枣等煮粥。
2.按按心俞穴。心俞穴位于第五胸椎棘突、旁开1.5寸处,可宁心安神、通调气血。在入睡前揉揉此穴,有助于补心血。
二、淡化斑斑点点,需充盈肝血
中医认为,“肝主藏血,主疏泄”,“肝将军”怕堵肝脏为将军之官,其特性是喜条达、恶抑郁。只有当肝气不受压抑时,身体才能达到轻松、通畅的状态,犹如枝叶舒展的树。若平时心情郁闷压抑,会令肝脏不能舒展,给肝“添堵”。
建议
1.平时可以多吃些枸杞、银耳等,还可以喝点玫瑰花茶来疏肝理气。
2.养肝、护肝的最好方法是晚上23点前就寝;
3.经常按揉大敦穴。大敦穴是疏肝理气的要穴,位于足大趾末节外侧,距趾甲角约2毫米处。
三、补出好唇色,健脾最重要
《素问·五脏生成篇》记载:“脾之合,肉也;其荣,唇也。”“脾仓廪”怕生冷食物要靠脾的运化才能化为精微,从而化生为精、气等滋养五脏六腑。伤脾的坏习惯主要和饮食有关。吃太生、太冷的食物,会带寒气进入体内,伤及脾胃。另外,“思伤脾”。思虑过度也会损伤脾气,影响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建议
1.脾失调的人,可常用山药、党参、茯苓、白扁豆等熬粥喝,有健脾和中之功。
2.太白穴是人体足太阴脾经上的要穴,位于足内侧缘,足大趾本节(第1跖骨关节)后下方赤白肉际凹陷处,常按压或艾灸此穴有助于补脾气之不足。
四、战痘就要肺气足
中医认为,肺主皮毛、开窍于鼻。“肺相辅”怕脏肺像一把大伞,罩在五脏六腑上面,肺气调和则气机通畅,五脏才能正常活动。肺对环境的要求很高,清新空气是它的最爱。如果长期吸烟,在尾气密集、烟味弥漫的环境中待太久,肺就会提出抗议。
建议
1.白色入肺,补肺气平时可多吃些百合、竹蔗汁、茅根、荸荠等,它们不仅口味清甜、温润,还可缓解肺燥。
2.中医认为,鼻为肺之窍,经常按摩鼻子,能宣肺通窍。比如捏鼻尖,用食指和拇指捏住鼻尖,揉至鼻部发热、呼吸通畅为止;还可推鼻子,将双手中指的指腹放在鼻子两侧,上下反复推按。
五、只要肾好,青春不老
肾乃“先天之本”,主藏精。“肾作强”怕干肾主水、藏精,是生命活动的调节中心.肾精决定着机体的生长发育和生殖。所以,护肾一定要摒弃以下坏习惯。不喝水、缺水对肾的伤害很大;熬夜也很伤肾。导致虚火上炎。
建议
1.应多吃补肾食物。比如枸杞子、莲子、黑木耳、桑葚、黑芝麻、核桃等都不错。
2.涌泉穴是肾经的首穴。位于脚掌前1/3与后2/3交界的凹陷处。肾气虚的人,可经常揉搓、拍打涌泉穴,或用热水泡泡脚。
关注“西华国医馆”,每天有非常实用的中医养生知识分享给你,传递中医健康理念,如果你有以上内容中某方面疾病也可以通过以下两种方式直接咨询西华国医馆专家
①提交在线预约表单;
②电话咨询:029-81514533 173966366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