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简介
遗尿症(Nocturnalenuresis),是指5岁以上的孩子还不能控制自己的排尿、夜间常尿湿自己的床铺,白天也有尿湿裤子的现象。遗尿症在儿童期较常见,据统计,4岁半时有尿床现象者占儿童的10%-20%,9岁时约占5%,而15岁仍尿床者只占2%。本病多见于男孩,男孩与女孩的比例约为2:1。6-7岁的孩子发病率较高。遗尿症的患儿,部分患儿若未经治疗,症状可持续到成年以后。
疾病症状
小儿在熟睡时不自主地排尿。除夜间尿床外,日间常有尿频、尿急或排尿困难、尿细流等症状。
疾病病因
1.排尿控制中枢发育不全正常情况下,在小儿发育完全以后,排尿控制指令则由大脑皮质的相关中枢发出,若发育不全,则将保留婴幼儿的排尿特点,使睡眠中大脑皮脂控制能力下降,即出现遗尿行为。神经生理学研究显示,遗尿症患儿存在着广泛的神经系统发育不全或迟缓,以及特殊核团功能障碍。2.抗利尿分泌异常研究证明,遗尿症患儿大部分(约70%)存在着夜间抗利尿分泌不足,导致夜尿增多(白天尿量与夜间尿量之比小于1.0)。3.遗传因素大部分遗尿症患者有家族史。据研究,父母双亲有遗尿史者。子代发生率为77%。4.睡眠觉醒障碍大部分患儿夜间睡眠过深,难以唤醒。这种觉醒反应是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完善的,遗尿症是这种发育过程的延迟或障碍所致。临床观察发现,这部分孩子体格发育有较正常儿童延迟。5.膀胱功能障碍主要指功能性膀胱容量减少、逼尿肌不稳定和尿道梗阻致逼尿肌过度收缩。
疾病危害
遗尿症是一种常见的儿童发育行为疾病,对儿童有如下影响:1.影响正常发育:日本厚生省儿童治疗中心5年观察1270例尿床儿童发现身高比正常儿童低2-5cm。另外,在第二性征发育方面,男孩易出现小阴茎、小睾丸,女孩易出现小子宫、小卵巢等症状,直接影响成年后的生殖功能。2.免疫、抵抗力低:易患各种传染病,同时消化功能差,易出现挑食、厌食、面黄等情况。3.心理方面:患有易出现羞愧、自卑、内疚、胆怯、恐惧、焦虑之感,久之易表现为性格内向、孤僻、不合群、神经质或有暴力倾向。4.影响大脑神经系统发育于功能完善:表现为精神萎靡,倦怠乏力,沉睡,睡中难以叫醒,易出现夜惊。烦躁易怒、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差、反应慢、多动或不能较长时间坐,大动作与精细动作不协调等神经精神症状。5.影响肠胃功能:主要是肚胀、五心烦热,导致患者偏食、挑食、厌食、食水谷不化而溏便或大便秘结等。